临沂“东”望:看产业转身的河东如何演绎“多极”共生

临房网 2021-09-03 08:01
666

9月1日,


澎湃新闻客户端


专题报道了


《临沂“东”望:


看产业转身的河东如何演绎“多极”共生》


一起来看


1.jpg


浩浩汤汤的沂河绕过山麓,蜿蜒流淌而下,居于沂河东岸的河东区恰如其名,西隔沂河与兰山区相望。作为临沂市三个市辖区之一,从地理方位上看河东,它东临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占据了优越地缘优势和交通条件。区内临沂机场已与中国各主要城市通航;兖石铁路横穿东西,胶新铁路纵贯河东区南北,205、206、327国道及342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完整的立体交通格局。

不仅如此,翻开厚重历史书简,河东上可追溯旧石器时代的东夷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东夷文化主要发源地在山东的鲁中山区和沂沭河流域,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漫长时光赋予了河东区悠久的发展底蕴,为河东区在新时代中彰显风采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今朝,河东区的发展历程不负所托,一路稳定向前。特别在今年,全区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从上半年来看,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共计163亿元,同比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9.2%,两项增速均居全市第2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1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6.2亿元、同比增长4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7%、居全市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2亿元、居全市第3位,同比增长28.8%、居全市第5位。


2.jpg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极


纵览河东兴起的历史画卷,五金机械、食品加工、家装建材三大传统产业成为带领全区经济发展最浓墨重彩的落笔。其中,最鲜明的例子当属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五金机械产业,河东区依托庞大密集的五金企业数量和从业规模,有着“中国五金工贸城”“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区”等荣誉称号,是江北最大的五金钢材集散基地。

但是,在近些年新旧动能转换改革的呼声之下,传统产业的落后产能和逐渐衰退的效能早已无法支撑河东区进步发展。

聚焦传统五金产业发展短板不足,河东区深谙只有向内改革、熬过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才能实现真正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因此,河东区把实施五金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先手棋、金钥匙、突破口,启动实施了五金产业转型升级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推动五金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奋力趟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此次腾笼换鸟之后的河东区传统产业不亚于完成了一次弯道超车,2020年,全区50家规模以上五金企业实现产值60.4亿元、同比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1%。在发挥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带动作用、总结铸造企业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河东区在10月底前便完成锻打锻造类企业转型升级。

除此之外,秉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热忱,河东区加大对热处理中心、检测中心和喷涂中心类项目的招引力度,着力突破关键瓶颈制约,力争培植工业总产值过50亿元企业1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15家,新增规上企业30家。

不仅如此,河东区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现已紧密对接洽谈49个意向项目,加快推进29个签约项目,全力服务落地墨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卡亚洛文创电商产业园等59个在建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

我们可以期待,在实现“收兵买马”,大力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的河东区,未来产业发展必将攀登新高峰。


3.jpg


以“三步走”为路径

打造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因此,河东区紧随时代召唤,将农村振兴看作是要事、重事,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乡村振兴10大工程、100个重点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和乡村振兴“三步走”步伐,让河东各个乡村“焕新颜”。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更是要“因地制宜”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享受到更多效益。因此,河东区紧密连接起与长三角之间的合作纽带,围绕长三角打造河东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以及产业转移“大后方”。

那么,河东区乡村振兴“三步走”的成效有几何?

我们可以很惊喜地发现,河东在上半年取得初步成果颇多:先后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25家,有6家企业被市政府确定为奖补扶持供应基地,农产品网络销售持续火爆,全年销售额达到2.3亿元,居全市第三;争创3A级以上旅游景区6家,开通2条旅游公交大巴专线。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亿元;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对接项目15个,新签约项目7个,合同投资额161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7.2亿元。

显然,河东区已经在加快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赛道上大步领先,乡村产业在这片大地上发展得如火如荼,日益红火。“三步走”的乡村振兴路径,为河东区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添加了强劲动力,乡村振兴正在成为河东区最亮眼的“底色”。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半年中,河东区同样将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毕竟,乡村振兴少不了基建,人民的生活更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河东区全力提速基建,将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其中,河东区也将交通列为夯实基建的要事之一,通过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彩化50公里;全力配合推进314省道改扩建工程,完成206国道莒南官西坡至汤头段改建土地征迁任务,国道518快速路建设手续正加快办理等等。


4.jpg


以现代化生态新城建设为引领  

打造品质城市新的增长极


默默流淌着的沂河为两岸带来生机与绿色,也哺育了生长于斯的河东人。生态之绿、河水之清,永远徜徉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因此,自1995年2月,河东建区以来,河东便以生态、绿色、系统发展为座右铭,用流淌了千百年的沂水谱写出一首国际生态城建设时代畅想曲。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垃圾处理一直是困扰着建设者的难题之一。河东区想要实现城市建设现代化、品质化发展,也将目光转移到了垃圾处理问题之上。

所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河东区从垃圾分类入手,不断摸索装饰装修垃圾分类途径,建立了从源头分类收集、中间分类运输,到最后集中分拣处置的全过程闭环体系处理垃圾,用特色的“河东模式”为城市建设助推发力。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座城市也是通过城建的不断提高来完善自我品质的。

在坚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述下,河东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响应临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沭河两岸生态保护和开发,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序推进中心城区由“一河为轴”逐步迈向“两河时代”的城市“东进”战略。

其中,以临沂国际生态城建设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不断提升沂东新城、科创城、空港商务区、凤凰岭片区开发品位,彰显东城特色,实现区域内商业、医疗、教育等生活与产业配套升级,全力打造临沂发展新的增长极。

沿河望去,如今的河东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品质在不断提升:陆空交通进步改造,实现立体化交通格局的构建;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以鲁商国际健康城、沂州古城、琅琊园为代表的文旅项目、沂蒙干部学院、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代表的民生项目、豪森、吾悦等城市综合体项目纷纷入驻河东。

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城市生态持续改善的河东就在今日!


5.jpg


沂水脉脉,河东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河东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生态新城,打造临沂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实施“11339”工作举措,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全力打造临沂发展新的增长极。


面向“十四五”,

河东在行动,

立足各大领域“增长极”,

朝着区域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领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这一目标奋进!

在齐鲁大地上展现河东风采,

让山东看到河东!


    编辑者:mhs

    分享到: